东西问·荐书丨280余张照片解码香港成长史

_哔哩哔哩_bilibili 2025-07-20 06:01:31 来源: 原创

  中新网北京7月19日电 题:280余张照片解码香港成长史

  作者 李嘉茵 裴心语

  五洲传播出版社近日出版的《香港影像志》,收录跨越百余年的280余张珍贵影像和文献档案,兼顾“大历史”和“草根史”,生动勾勒出香港这一“东方之珠”的昔日景象与今日风华。

  《香港影像志》是“粤港澳大湾区影像丛书”的第二部(首部为2024年出版的《澳门影像志》)。本书收录的图像跨越三个世纪,从19世纪开埠初期的大道和帆影,到20世纪政权交接的历史时刻,再到21世纪与大湾区深度融合的现代图景,立体呈现了香港传统与现代交织、本土与国际碰撞、古典与活力共生的城市特质。

《香港影像志》封面。李健供图

  《香港影像志》分为“香港时代影像”“香港影像故事”“香港文献辑录”三部分。“香港时代影像”以时间为轴,串联了香港从古代到英占时期,再到回归祖国的历史脉络;“香港影像故事”如特写镜头,放大了香港电视业黄金时代的荧幕传奇、“金古梁温黄”武侠小说里的快意江湖等文化符号;“香港文献辑录”则展示了1842年至1997年香港回归期间的重要文献和历史文物。

2022年6月25日,香港九龙东各地随处可见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的横幅和海报,喜庆气氛浓厚。图为坪石邨一住宅楼挂满国旗和区旗,吸引市民到场拍照。李健供图

  编著者李健为中国新闻社原资深图片编辑,多年来致力于“影像证史”研究,编著“影像志”系列图书《1949中国影像志》《北京城市影像志——新中国成立70年北京百姓生活变迁史》等。《香港影像志》精选了1860年至今不同年代的香港全景照、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前的照片等280余幅珍贵影像,聚焦香港的不同侧面,呈现港人百余年生活变迁。

  香港地方志中心副总编辑、香港史专家刘蜀永为本书作序。他表示,“粤港澳大湾区影像丛书”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,增进粤港澳大湾区群众,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。

 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、香港研究所所长孙扬认为,《香港影像志》既遵循历史的时间序列逻辑,也兼顾重大事件、重要人物和地缘特色的呈现,既聚焦大历史、大人物,也关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,对于凝聚香港同胞爱国爱港精神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交流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。

2024年4月16日,维多利亚港夜景。李健供图

  书中定格的一个个瞬间,是香港与祖国血脉相连的见证。《香港影像志》为读者提供了理解香港历史经纬、文化特质及“一国两制”实践的重要参考依据,有助于深化读者对香港历史文化和香港社会发展变迁的认知。(完)

duiyudangqianxiaomaishougexingshi,5yue28ri,henanshengfushengchangliushangjinzhuchizhaokaiquansheng“sanxia”shengchanshipintiaoduhui,qiangtiaoyaoqianfangbaijizuzhiyingjiqiangshouhehongganliangshai,yaobakexuezuzhiyingjiqiangshouhehongganliangshaizuoweigongzuozhongzhongzhizhong,quanmianmopaihongganshebeishuliang,quebaoyingshangjinshang。zhongchuliangdengliangshishouchuqiyeyaojiadashiliangshougoulidubingjishihonggan。gedijinkenengkuozhanliangshaichangsuo,zuidaxiandujianshaoxiaomaifashengmeibian。bingpeitaoshixiangyingjiqiangshou、hongganliangshaicuoshi。对(dui)于(yu)当(dang)前(qian)小(xiao)麦(mai)收(shou)割(ge)形(xing)势(shi),(,)5(5)月(yue)2(2)8(8)日(ri),(,)河(he)南(nan)省(sheng)副(fu)省(sheng)长(chang)刘(liu)尚(shang)进(jin)主(zhu)持(chi)召(zhao)开(kai)全(quan)省(sheng)“(“)三(san)夏(xia)”(”)生(sheng)产(chan)视(shi)频(pin)调(tiao)度(du)会(hui),(,)强(qiang)调(tiao)要(yao)千(qian)方(fang)百(bai)计(ji)组(zu)织(zhi)应(ying)急(ji)抢(qiang)收(shou)和(he)烘(hong)干(gan)晾(liang)晒(shai),(,)要(yao)把(ba)科(ke)学(xue)组(zu)织(zhi)应(ying)急(ji)抢(qiang)收(shou)和(he)烘(hong)干(gan)晾(liang)晒(shai)作(zuo)为(wei)工(gong)作(zuo)重(zhong)中(zhong)之(zhi)重(zhong),(,)全(quan)面(mian)摸(mo)排(pai)烘(hong)干(gan)设(she)备(bei)数(shu)量(liang),(,)确(que)保(bao)应(ying)上(shang)尽(jin)上(shang)。(。)中(zhong)储(chu)粮(liang)等(deng)粮(liang)食(shi)收(shou)储(chu)企(qi)业(ye)要(yao)加(jia)大(da)湿(shi)粮(liang)收(shou)购(gou)力(li)度(du)并(bing)及(ji)时(shi)烘(hong)干(gan)。(。)各(ge)地(di)尽(jin)可(ke)能(neng)扩(kuo)展(zhan)晾(liang)晒(shai)场(chang)所(suo),(,)最(zui)大(da)限(xian)度(du)减(jian)少(shao)小(xiao)麦(mai)发(fa)生(sheng)霉(mei)变(bian)。(。)并(bing)配(pei)套(tao)十(shi)项(xiang)应(ying)急(ji)抢(qiang)收(shou)、(、)烘(hong)干(gan)晾(liang)晒(shai)措(cuo)施(shi)。(。)

朋友结婚后和她两年没见过面了

  基础研究当下的根本困境,实质上指向经费分配结构问题。专家指出,基础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基础性、长期性和难以预测性。对需要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基础研究而言,这种以竞争性项目为中心的支持模式会造成科研人员浮躁之风盛行,功利主义导向,在选题上更看重能否在短期内出成果,使得基础研究有限的经费并没有流向真正重要的原创性研究上,经费投入产出效益不高。“这样的模式并不十分适合基础科学研究,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,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探索。”庄辞说。

推荐内容

精彩推荐

产品推荐

中信建投总经理李格平官宣辞职
¥
368.00
4.6分
香港私房菜
¥
358.00
4.9分
知道的以为你是追姑娘
¥
3588.00
4.6分
西安比亚迪厂房突发火灾
¥
5280.00起
4.5分
椿山漫
¥
3399.00
4.7分
贵州一地就移风易俗倡导性标准征求意见:再婚等酒席一律禁办
¥
578.00起
4.8分

最新评论

新程序